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京梦华录全文
《东京梦华录》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古籍
《东京梦华录》 / 孟元老 著
《东京梦华录》在线阅读

东京梦华录

作者:孟元老

年代:宋代

作品简介:《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创作于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该著作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俗人情,所记大多是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年-1125年)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情况,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古籍。《东京梦华录》所记述的,从都城的范围到皇宫建筑,从官署的处所到城内的街坊,从饮食起居到岁时节令,从歌舞曲艺到婚丧习俗,几乎无所不包,不仅可以了解当时的民风时尚,同时也能感受到宋代发达的经济和繁荣的城市生活。《东京梦华录》大致包括这几方面的内容:京城的外城、内城及河道桥梁、皇宫内外官署衙门的分布及位置、城内的街巷坊市、店铺酒楼,朝廷朝会、郊祭大典,当时东京的汉族民风习俗、时令节日,饮食起居、歌舞百戏等等,几乎无所不包。 《东京梦华录》一书对徽宗政和、宣和年间汴京的汉族城市社会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有翔实的记载和详尽的论述,为后人留下了探索那个时代汴京城里各个阶层居民生活面貌的大量宝贵资料。自从它于南宋初年在临安刊行以来,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封建社会里的文人墨客,在谈到北宋晚期东京掌故时,莫不首引此书,如赵甡之的《中兴遗史》、陈元靓的《岁时广记》以及陶宗仪的《说郛》,对该书的部分资料,都有所选录。《东京梦华录》开创了以笔记描述汉族城市风土人情、掌故名物的新体裁,为以后反映南宋都城临安的同类著作《都城纪胜》﹑《梦粱录》﹑《武林旧事》﹑《如梦录》﹑《续东京梦华录》等书所沿用……
《太玄经》 《无量寿经》 《六韬》 《抱朴子》 《神农本草经》 《水经注》 《绿野仙踪》 《四十二章经》 《反经》 《尔雅》 《子不语》 《颜氏家训》 《长短经》 《三侠五义》 《东周列国志》 《大唐西域记》 《茶经》 《三都赋》 《淮南子》 《素书》 《孝经》 《商君书》 《老残游记》 《太平广记》 《九章算术》 《东京梦华录》 《官场现形记》 《酉阳杂俎》 《镜花缘》 《警世通言》 《荡寇志》 《洗冤集录》 《孔子家语》 《醒世恒言》 《元史》 《孽海花》 《薛刚反唐》 《初刻拍案惊奇》 《儿女英雄传》 《雍正剑侠图》 《列女传》 《越绝书》 《吴越春秋》 《人物志》 《大戴礼记》 《小五义》 《封神演义》 《搜神记》 《聊斋志异》 《小八义》 《说岳全传》 《剪灯新话》 《二刻拍案惊奇》 《隋唐演义》 《东游记》 《济公全传》 《狄公案 》 《花月痕》 《贞观政要》 《十二楼》 《穆天子传》 《朝野佥载》 《神仙传》 《博物志》 《武林旧事》 《春秋配》 《海上花列传》 《孙膑兵法》 《龙文鞭影》 《千金要方》 《濒湖脉学》 《奇经八脉考》 《洛阳伽蓝记》 《佛国记》 《三遂平妖传》 《明季北略》 《三朝北盟会编》 《浮生六记》 《唐才子传》 《明儒学案》 《高士传》

《东京梦华录》全文

—— ——
  仆从先人宦游南北,崇宁癸未到京师,卜居于州西金梁桥西夹道之南。渐次长立,正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班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疱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瞻天表则元夕教池,拜郊孟亭。频观公主下降,皇子纳妃。修造则创建明堂,冶铸则立成鼎鼐。观妓籍…
—— 卷一 ——
  东都外城   东都外城.方圆四十余里.城壕曰护龙河.阔十余丈.濠之内外.皆植杨柳.粉墙朱戸.禁人往来.城门皆瓮城三层.屈曲开门.唯南薫门.新郑门.新宋门.封丘门皆直门两重.盖此系四正门.皆留御路故也.新城南壁.其门有三.正南门曰南薫门.城南一边.东南则陈州门.傍有蔡河水门.西南则戴楼门.傍亦有蔡河水门.蔡河正名惠民河.为通蔡州故也.东城一边.其门有四.东南曰东水门.乃汴河下流水门也.其门跨河.有铁裹窗门.遇夜如闸垂下水面.两岸各有门通人行路.出拐子城.夹岸百余丈.次则曰新宋门.次曰新曹门.又次曰东北水门.乃五丈河之水门也.西城一边.其门有四.从南…
—— 卷二 ——
  御街   坊巷御街.自宣徳楼一直南去.约阔二百余歩.两边刀御廊.旧许市人买卖于其间.自政和间官司禁止.各安立黒漆杈子.路心又安朱漆杈子两行.中心御道.不得人马行往.行人皆在廊下朱杈子之外.杈子里有砖石甃砌御沟水两道.宣和间尽植莲荷.近岸植桃李梨杏.杂花相间.春夏之间.望之如繍.   宣徳楼前省府宫宇   宣徳楼前.左南庙对左掖门.为明堂颁朔布政府.秘书省右廊南对右掖门.近东则两府八位.西则尚书省.御街大内前南去.左前景灵东宫.右则西宫.近南大晟府.次曰太常寺.州桥曲转.大街面南.曰左藏库.近东郑太宰宅.青鱼市内行.景灵东宫.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
—— 卷三 ——
  马行街北诸医铺   马行北去.乃小货行.时楼大骨传药铺.直抵正系旧封丘门.两行金紫医官药铺.如社金钩家.曹家.独胜元.山水李家.口齿咽喉药.石鱼儿.班防御.银孩儿.栢郎中家.医小儿.大鞋任家.产科.其余香药铺席.官员宅合.不欲遍记.夜市北州桥又盛百倍.车马阗拥.不可驻足.都人谓之『里颜』.   大内西右掖门外街巷   大内西去右掖门.祅庙.直南浚仪桥街.西尚书省东门.至省前横街南.即御史台.西即郊社.省南门正对开封府后墙.名西门谓之西车子曲.史家瓠羹.万家馒头.在京第一.次曰呉起庙.出巷乃大内西角楼大街.西去踊路街.南太平兴国寺后门.北对启圣院…
—— 卷四 ——
  军头司   军头司毎旬休按阅内等子 相扑手.剑棒手格闘.诸军营.殿前指挥使直.在禁中有左右班内殿直.散员.散都头.散直.散指挥.御龙左右直系打御从物.御龙骨朶子直.弓箭直.弩直.习驭直.骑御马钧容直.招箭班.金鎗班.银鎗班.殿侍诸军东西五班常入祇候.毎日教阅野战.毎遇诸路解到武艺人.对御格闘.天武.捧日.龙卫.神卫.各二十指挥.谓之上四军.不出戌.骁骑.云骑.拱圣.龙猛.龙骑.各十指挥.殿前司.歩军司有虎翼各二十指挥.虎翼水军.宣武各十五指挥.神勇.广勇各十指挥.飞山.床子弩.雄武.广固等指挥.诸司则宣效六军.武肃.武和.街道司诸司诸军指挥.动以…
—— 卷五 ——
  民俗   凡百所卖饮食之人.装鲜净盘合器皿.车檐动便.奇巧可爱食味和羹.不敢草略.其卖药卖卦.皆具冠带.至于乞丐者.亦有规格.稍似懈怠.众所不容.其土农工商诸行百戸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谓如香铺裹香人.即顶帽披背.质库掌事.即着皂衫角带不顶幅之类.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加之人情高谊.若见外方之入为都人凌欺.众必救护之.或见军铺収领到闘争公事.横身劝救.有陪酒食檐官方救之者.亦无惮也.或有从外新来.邻左居住.则相借徣动使.戏遗汤茶.指引买卖之类.更有提茶瓶之人.毎日邻里互相支茶.相问动静.凡百吉凶之家.人皆盈门.其正酒店戸.见脚店三两次打酒…
—— 卷六 ——
  正月   正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互相庆贺.坊巷以食物动使菓实柴炭之类.歌叫关扑.如马行.潘楼街.州东宋门外.州西梁门外踊路.州北封丘门外.及州南一带.皆结彩棚.铺陈冠梳.珠翠.头面.衣着.花朶.领抹.靴鞋.玩好之额.间列舞场歌馆.车马交驰.向晩.贵家妇女纵赏关赌.入场观看.入市店饮宴.惯习成风.不相笑鳞.至寒食冬至三日亦如此.小民虽贫者.亦须新洁衣服.把酒相酬尔.   元旦朝会   正旦大朝会.车驾坐大庆殿.有介冑长大人四人立于殿角.谓之『鎭殿将军』.诸国使人入贺.殿庭列法驾仪杖.百官皆冠冕朝服.诸路举人解首.亦士服立班.其服…
—— 卷七 ——
  清明节   清明节.寻常京师以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大寒食.前一日谓之『炊熟』.用麺造枣(飠固)飞燕.柳条串之.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予女及笄者.多以是日上头.寒食第三节.则清明日矣.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都城人出郊.禁中前半月发宫人车马朝陵.宗室南班近亲.亦分遣诣诸陵坟享祀.从人皆紫衫白绢三角子青行缠.皆系官给.节日亦禁中出车马.诣奉先寺道者院祀诸宫人坟.莫非金装绀幰.锦额珠帘.绣扇双遮.纱笼前导.士庶阗塞诸门.纸马铺皆于当街用纸衮叠成楼阁之状.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各携枣(飠…
—— 卷八 ——
  四月八日   四月八日佛生日.十大禅院各有浴佛斋会.煎音药糖水相遗.名曰『浴佛水』.迤逦时光昼永.气序清和.榴花院落.时闻求友之莺.细柳亭轩.乍见引雏之燕.在京七十二戸诸正店.初卖煮酒.市井一新.唯州南清风楼最宜夏饮.初尝青杏.乍荐樱桃.时得佳宾.觥酬交作.是月茄瓠初出上市.东华门争先供进.一对可直三五十千者.时菓则御桃.李子.金杏.林檎之类.   端午   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皷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糉子.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自五则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
—— 卷九 ——
  十月一日   十日一日.宰臣已下受衣着锦袄.三日.〔今五日〕士庶皆出城飨坟.禁中车马.出道者院及西京朝陵.宗室车马.亦如寒食节.有司进暖炉炭.民间皆置酒作暖炉会也.   天宁节   初十日天宁节.前一月.教坊集诸妓阅乐.初八日.枢密院率修武郎以上.初十日.尚书省宰执率宣教郎以上.并诣相国寺罢散祝圣斋筵.次赴尚书省都厅赐宴.   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   十二日.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大起居.〔搢笏舞蹈〕乐未作.集英殿山楼上教坊乐人効百禽鸣.内外肃无.止闻半空和鸣.若鸾凤翔集.百官以下谢坐讫.宰执.禁从.亲王.宗室.观察使已上.并…
—— 卷十 ——
  冬至   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辧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大礼预教车象   遇大礼年.预于两日前教车象.自宣徳门至南薫门外.往来一遭.车五乘.以代五辂.轻重毎车上置旗二口.皷一面.驾以四马.挟车卫士.皆紫衫帽子.车前数人撃鞭.象七头.前列朱旗数十面.铜锣鼙皷十数面.先撃锣二下.皷急应三下.执旗人紫衫.帽子.毎一象则一人裹交脚幞头紫衫人跨其颈.手执短彬柄铜锣.尖其刃.象有不驯.撃之.象至宣徳楼楼前.团转行歩数遭成列.使之面北而拜.亦能唱喏.诸戚里.宗室.贵族之家.勾呼…

《东京梦华录》资料

《东京梦华录》作者孟元老简介 孟元老,(生卒年待考),号幽兰居士,北宋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人。生卒年待考。宋代文学家。据《宋会要辑稿》及苏辙等人著作,可知他是北宋孟昌龄的族人孟钺,曾任开封府仪曹,北宋末叶在东京(今开封)居住二十余年。金灭北宋,孟元老南渡,常忆东京之繁华,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撰成《东京梦华录》,自作序。该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影响。孟元老,原名孟钺,是孟昌龄的第四子,现在仅能据其绍兴十七年撰成《梦华录》,了解其生平大概。 孟元老在序中说,自幼随父亲宦游南北。宋徽宗崇宁癸未(一一〇三),来到京师,居住在城西的金梁桥西夹道之南。在京城中…
《东京梦华录》作品对后世影响 《东京梦华录》一书对徽宗政和、宣和年间汴京的汉族城市社会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有翔实的记载和详尽的论述,为后人留下了探索那个时代汴京城里各个阶层居民生活面貌的大量宝贵资料。自从它于南宋初年在临安刊行以来,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封建社会里的文人墨客,在谈到北宋晚期东京掌故时,莫不首引此书,如赵甡之的《中兴遗史》、陈元靓的《岁时广记》以及陶宗仪的《说郛》,对该书的部分资料,都有所选录。 到了近代,由于其所反映的内容具有很高的社会经济文化史的价值,尤其引起了中外许多从事各种专史研究的学者专家们的高度重视,交相征引利用。人们往往把本书与《…
《东京梦华录》作品鉴赏 《东京梦华录》大致包括这几方面的内容:京城的外城、内城及河道桥梁、皇宫内外官署衙门的分布及位置、城内的街巷坊市、店铺酒楼,朝廷朝会、郊祭大典,当时东京的汉族民风习俗、时令节日,饮食起居、歌舞百戏等等,几乎无所不包。 孟元老的自序追述了当年的繁胜:“正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秀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琦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
《东京梦华录》创作背景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北方游牧民族的铁骑长驱中原、直捣汴京,掳掠徽、钦二帝及太妃、太子、宗室三千人,辇毂繁华、壮丽辉煌的宋都顷刻间烟消灰灭,宗庙毁废,北宋灭亡。大批臣民逃命南方,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们的心幕上时时闪动着汴梁的富华景象,依依不尽地频频回首那餍足人心的生活。孟元老怀着对往昔的无限眷念和对现实的无限伤感,撰《东京梦华录》,书首冠以序文。

东京梦华录文学网提示:

① 《东京梦华录》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② 为净化网络环境,如果您发现《东京梦华录》与现有法律有抵触之处,请向我们举报,我们将及时更正,您的热心是对本站最大的支持!

③ 如果您发现作品东京梦华录有错误内容,请发短信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

④ 支持作者请到各大书店或网站购买阅读。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立刻删除相关作品。